制度+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就医需求

信息来源:盐城三院 日期: 2022-03-29浏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市民“看病无忧”。

门诊第一站  当好防控疫情的“守门员”

“查房,心理疏导,协助筛查发热病人,制订诊疗方案,采集咽拭子以便进行核酸检测……每天都很忙。”323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副主任张洪明一直在病房和办公室间奔波着。发热门诊是战略要地,不容有失。“病毒的传染力太强,如果不小心漏诊一个病人,就等于将一个传染源遗漏到社会上。”到这里就诊的患者是否属于疑似病例、是否需要留观,都需要他准确地做出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317日凌晨2时,三院发热门诊来了一位从异地转入刚确诊的年轻尿毒症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血液滤过治疗。但留观病房无血液滤过的条件,陪同家属又是位年长的亲属,沟通十分不畅。“你们先安慰患者,我马上赶到医院。”接到通知的张洪明半小时后赶到现场,电话联系ICU请求会诊。医务处处长赵新国随即组织多学科会诊,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会诊结果要求立即将患者送至ICU负压病房进行血滤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于是,张洪明和潘兆霞护士长一起护送患者至ICU做好交接工作。返回后,潘兆霞指导当班护士严格的终末消毒,张洪明则帮助患者年迈的亲属办好住院手续。做完这一切,东方已泛微白。“发热门诊的工作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更多心思去认真对待并细致完成。”张洪明说。

与死神抢人!开辟绿色通道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

疫情防控期间,市三院除全面保障急诊24小时开放、进行日常门诊医疗服务外,还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有序开展各项手术。

家住阜宁的时先生平日身强体健,连感冒都很少,直到……2022324日。

当天,时先生背部突然出现撕裂样疼痛,他感到大事不好。妻子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片刻工夫,一辆救护车疾驶而至。送至阜宁县人民医院,经检查,诊断为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俗称人体的“血管炸弹”,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病变,血管壁“薄如蝉翼”,咳嗽、弯腰或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48小时死亡率达50%。一旦发生,瞬间危及生命。在过去,盐城地区A型夹层都只能转送上级医院或是外请专家。不论哪种替代方法,消耗的都是患者异常宝贵的时间。据临床统计,A型主动脉夹层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能及时手术,到第三天基本很多患者就不在了,所以A型夹层动脉瘤相当于“一颗已经拉响导火索的炸药包”,是心脏病中业内公认的“最凶险的疾病”!越早手术,患者生还的希望才越大。

所以,对时先生来说,现在必须分秒必争,一刻也不能延误。可由于就诊条件有限,当地医院无法进行手术。县院急诊、心内科的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同时联系盐城市三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3241500

时先生被送至市三院急诊抢救室。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急诊医生立即为他们做了核酸检测,并通知心脏外科,开通绿色通道。

积极控制血压、安慰患者及家属、完善检查、联系血库、麻醉科和手术室……眼前,一片井然有序,虽然手术还没开始,但时先生和家人心里感到有底了。

3241700

市三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张亚军、宋建祥及团队成员为时先生实施了高难度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窦成形+主动脉全弓置换+远端主动脉象鼻手术。尽管手术专业风险大,挑战性强,但是医护人员凭借过硬的技术优势,直面挑战敢担当,厚积薄发“心尖舞”。

整个手术历时8小时,成功完成。术后患者转至ICU监护治疗,第二天,患者就已经清醒,并顺利拔管。四天后,患者已经在普通病房谈笑风生。

回忆起这惊魂一幕,时先生感慨道:“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术,对我个人和我的家庭,都是终身难忘的,感谢我们市三院的医生和护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拯救了我们这个家。”

“能否进行A型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是检验心脏外科的硬核指标,也是一个医院急诊、影像、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输血科、重症医学科、护理等综合实力的体现。”市三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张亚军说,“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顺利完成高难度手术,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次挑战。但也正因为团队内部的紧密配合及强大的院内支撑体系,才能在疫情防控基础上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创造重生的奇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三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证正常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保障群众就医渠道通畅,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