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影像科的医生
有人称他们为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
他们用一张张黑白的影像
捕捉病灶狡猾的身影
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让患者赢得宝贵的就诊时间
今天,让我们走近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从松
倾听劳动者的故事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董从松每天都会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坐在显示器前阅片。就在这一幅幅黑白影像里,凝结了工作中的平凡和快乐。董从松告诉记者,过去在医疗界影像科被认为是一项辅助工作,但是他并不这样认为,随着医学的发展,影像工作责任重大,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
像现在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或者是轻症的,它都要通过CT来鉴别一下。如果在CT上面看,胸部CT没有改变,预后相对较好。但是如果到肺上面影像上面有了改变的话,那肯定是需要重视起来,需要对症治疗,说明他炎性组织已经侵犯到肺实质,所以它这个里面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从侧面来说明影像这一块检查现在不可或缺。
从医20余年,董从松最大的追求就是不让一位患者漏诊、误诊,对于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他都会反复斟酌,认真考虑,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
曾经有一位实习的医学生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症状,辗转多家医院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诊断,这让患者十分不安。当时董从松见这位实习生身形偏瘦,怀疑是脂肪太少,肾静脉受到压迫之后造成的“胡桃夹综合症”,便建议她从泌尿系统找原因。后经诊断,果然是“胡桃夹”,压在患者心里的石头也终于放下。
我觉得有时候诊断准确了,可能对病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他就放心了。所以经常我也跟他们讲,责任非常大,写报告的审报告的,包括我们介入科也是我们直接治疗病人的一个影像科的分支。所以从我们这个科来讲,责任也就是非常大。实际上其他临床医生也是一样的,首先对病人有一个敬畏之心,第二个自己要有很高的一个要求,这样的话才能做到服务老百姓,也能让自己不要去后悔,不要去亏心。
影像有道,颖耀出新。董从松长期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在工作中始终锲而不舍、勇于开拓,他所带领的科室在盐城地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发展成为盐城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近五年,他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获盐城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盐城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盐城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在他的帮助和培养下,科内一位医师成长为省级高层次人才,两位医师成长为盐城市青年医学人才。
我们影像科也是市里面最早的重点专科,我们现在整个大的影像科也在争创省重点,这块就离不开我们的科研,而且科研实际上对临床的确是有指导意义或者是促进作用,把科研当中的一些东西转化成临床的,跟临床这一块,它是一个相互促进作用。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一直就会随着临床的科室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留在以前,这一块也是我们一直觉得要不断的努力的一个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董从松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医术探索的道路勇往直前
同时,在工作中处处以患者为先
心系群众疾苦
用一颗仁心谱写了一首
新时期医务工作者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