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病缠身 冠脉病变仅“一线生机” 多科协作 微创搭桥再“焕发新生”

信息来源:盐城三院 日期: 2022-05-31浏览:


“手术之后,我没那么气喘,也感觉不到疼痛,舒服多了。”市民王先生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满心欢喜。说着他竟然下床行走起来,感受行动自由的快意。可就在一周前,他还因为重度心衰在盐城市三院进行抢救。

近半个多月来,市民王先生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出现胸口疼痛、憋闷、灼热、气短等不适,有时还伴有恶心、出汗症状。上周,他突感胸口剧痛,被家人紧急送往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检查发现,患者冠脉左右三支血管均有严重病变,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指标EF值仅有24%,连正常人的一半都没有,心功能极差。“副主任医师施展介绍说,患者因为特殊的1型糖尿病,导致神经感受迟钝,冠脉病变弥漫而且狭窄严重,心脏功能严重减退,反复心衰,也就是说,此时作为“人体发动机”的心脏,已经到了“全面罢工”的边缘,患者随时面临着猝死的风险。

“按照最新的冠脉治疗指南,合并心脏功能不全的冠脉多支病变,心外科搭桥是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副主任医师常绘文介绍说,目前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法就是尽快为其进行冠脉搭桥手术,但患者由于患有I型糖尿病,体质弱、脏器功能衰退,能否承受麻醉和开胸创伤,能否避免体外循环下手术时较易出现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等,都对医生形成严峻考验,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

患者术前住院期间,在医护的悉心调养下,心功能指标EF值上升至35%,手术时机到来。面对患者危重的病情和高风险的手术挑战,市三院心胸外科团队慎之又慎,与心内、心外、ICU、麻醉科、超声室、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反复进行术前讨论,制定了一套环环相扣的方案:首先在局部麻醉下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脉血供和心功能进行改善、保障;然后进行麻醉;再进行微创心脏不停跳搭桥。最难处理的技术环节是——不停跳搭桥需要搬动心脏,会对循环有影响,由于患者心脏功能严重减退,冠脉病变弥漫,这个环节就是最“紧张”的步骤。

进手术室后,ICU张国培主任刚做好右侧股动脉局部消毒,患者就出现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反应,几乎休克,心电监护提示患者收缩压降至40mmHg,麻醉科袁从虎主任立即予以升压治疗,同时张国培主任紧急做好穿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接上机器开始工作,患者症状逐渐平稳。经过了刺激紧张的抢救,待患者体征平稳后,张亚军、宋建祥两位副院长率心胸外科团队做好乳内动脉和下肢大隐静脉的获取做好心脏搭桥的准备,最终完成了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共三支血管桥的吻合。术后,患者被转到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监测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术后两天,患者拔除球囊反搏。三天后,患者恢复良好,转回普通病房。超声科主任周兢介绍说,想到术后会有改善,但患者术后第三天的EF就达到50%,和正常人几乎无异,改善的速度和幅度都超出预期。五天后,患者已经能正常下地行走,胸闷气喘感觉较手术前明显改善。
   手术成功的消息让王先生的家属喜极而泣,也给实施这次手术的多学科团队增添了信心。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复杂、极高风险、心功能极差的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对多学科团队自身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复杂、极高风险冠心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市三院心胸外科团队,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与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超声室、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成熟开展各类心脏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心”纪录,为无数家庭带来“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