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核医学科成功开展首例异位胃粘膜显像检查
2015年2月5日核医学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小儿异位胃粘膜显像检查。异位胃粘膜是小儿无痛性便血的常见原因。此项检查技术是排查小儿无痛性便血原因的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临床需要排除小肠异位胃粘膜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面更显优势,因为小肠是胃肠镜检查的盲区,血管造影对于小儿来讲又难以承受,钡剂检查阳性率很低。
患儿王宝宝男 3岁,因“反复便血、腹痛2月余”入儿科住院治疗。儿科徐巧岚主任曾在2013年遇到类似病例,当时因核医学科条件还不成熟,故转院到苏医附院确诊为异位胃粘膜致消化道出血(近回盲部小肠Mekel憩室)。本病例徐主任希望能明确排除小肠异位胃粘膜的条件下行小儿结肠镜检查。
在儿科病房对患儿进行了肠道准备和镇静处理后,2月5日上午8时来到核医学科。核医学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专门设计了检查模板,精确计算了核素用量。以帧/5min的速度连续检查6次,结果为阴性。为了明确诊断,又分别于60分钟、90分钟、180分钟先后进行三次延迟显像,显像结果均为阴性,终于排除了异位胃粘膜的可能性。在得到此诊断结果后,儿科徐主任认为:“排除了异位胃粘膜,有可能是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果断选择了小儿结肠镜检查。最终此患儿确诊为乙状结肠息肉。可以这么讲,本次核素显像基本排除了小肠出血的可能性,从而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Mekel憩室是胚胎早期卵黄管未闭所形成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多位于回盲瓣近端约90cm处。Mekel憩室和含有异位胃粘膜肠重复畸形是健康小儿急性无痛性便血最常见原因。一般认为50-60%有症状者,憩室内有异位胃粘膜;而有出血表现的患儿几乎均有此病变。核素显像对诊断本病具有独特的作用。诊断Mekel憩室灵敏度和准确性很高,且具有无创、安全、简单易行等优点,可作为临床的首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