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市区的李阿姨因突发脑梗死入住市三院北院神经内科九病区,在住院期间,她充分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周到服务。临出院前,她和老伴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医院行政办公室,以表达对九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10月1日,正在家中做家务的李阿姨突然感觉到眩晕、无法站立,还伴有心慌、恶心、呕吐不止,随即跌倒在地。她的老伴见到此情景,立即将其送到市三院北院救治。在北院急诊建立的“绿色通道”中,医生帮助李阿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抽血化验、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头颅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延髓(右侧)急性期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区缺血灶,脑萎缩。随即,将病人转入九病区治疗,神经内科当班医生徐晓露接诊。情况紧急,能否得到及时的诊治决定着病人的肢体功能是否可以再度恢复,早一刻救治,就减少产生后遗症的风险。徐晓露第一时间内按照卫生部单病种质量控制有关脑梗塞的治疗规定对病人进行处理。第二天中午,病人症状进行性加重,情况比较棘手,因为是国庆假期,值班医师罗容立即联系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肖佩荣,对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决定给予病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强化降脂、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调控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两天后,病人的病情就趋于稳定。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从坐平衡训练到站平衡训练,再到行走平衡训练。目前,病人已经能够初步独立行走,基本上没有产生严重的后遗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李阿姨一家人都因为把握住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感到非常庆幸。
在李阿姨住院期间,她对九病区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深有感触:刚进院时徐晓露医师的及时治疗,入院后肖佩荣主任和罗容医师的精心治疗,以及朱记军医师在值班的时候经常到她床前关心问候,讲解病情,指导康复……这一切,让她倍感温馨;而护理人员,不管是裴小芹护士长,还是戚思玉、侍露等普通护士,每个人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服务,让她真正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李阿姨的老伴周叔叔跟笔者说道:“原先听别人说到医院看病要送‘红包’啦,要找熟人啦,自己老伴住院这一个多月,既没送‘红包’,也没有找熟人托关系,治疗照样很认真,医生护士随喊随到,而且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所以等出院的时候,一定要送一面大锦旗给九病区,好好地感谢他们!”
对此,神经内科副主任肖佩荣表示,其实这都是身为医护人员应该做的。另外,他还提醒老年朋友,时下已经进入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寒冷,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该病起病突然,病程较短,患者在发病后的3个小时内为最佳抢救时间。如有感到头痛,眩晕,半身不遂或麻木,说话不清等情况,要尽早送到医院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