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我肚子上洞是不是堵住了?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大便流出来了?”术后苏醒的顾大爷(化名)紧紧握住王学斌主任急切地问道。顾大爷今年76岁,已经是医生眼里的高龄患者了。说起这3年来的痛苦遭遇,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更难以接受的是,肚子上有一处肠瘘经久不愈,挥之不去的粪臭味,让他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极度低落。
3年前,顾大爷由于经常腹痛伴腹泻,被确诊为结肠癌伴肝转移后,在南京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为患者切除了肿瘤同时行结肠造口,并于半年后再行手术还纳造口。本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术后第二天,顾大爷突发心脏呼吸骤停,医院予积极抢救才把顾大爷从死亡线上拉回。术后第10天,顾大爷的肚子上开始出现破口,臭烘烘的大便从瘘口溢出。辗转多家医院,医生都考虑为肠瘘,因患者年龄大,病情复杂,医生及患者都选择保守治疗。三年来,顾大爷几乎每个月都会住院予以禁食、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理疗等相关治疗,期待瘘口能够慢慢长好,自行痊愈,但是时间并没有带来大家所期望的结果。
今年以来,顾大爷的肠瘘发作次数愈加频繁,保守治疗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饱受折磨的他摈弃疑虑,来到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在与医生沟通后,决定再次行手术治疗。
市三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王学斌诊视后指出:患者既往多次腹部手术史,腹腔内长期急慢性感染,腹腔粘连严重,手术难度极大,术后再次出现肠瘘的风险也非常高。同时,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术后也可能再次出现心脏呼吸骤停等突发状况。但是,面对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王学斌决定迎难而上。
术前王学斌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充分地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手术如期进行,由王学斌主任医师主刀,仇爱峰副主任医师紧密配合。术中发现,患者的肠瘘比预想的更加严重。“腹腔粘连异常严重,首先要慢慢地剥离粘连、理顺肠道,然后找到破口,将破口部分的肠道截掉,最理想的情况是拆除本身的回肠乙状结肠吻合口,切除瘘口,再行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肠管。但是患者腹腔粘连很严重,肠壁水肿明显,肠道吻合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手术的安全性,仍按术前第一备选手术方案进行。将患者无用旷置的右半结肠及瘘口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手术非常成功,解决了肠瘘给患者带来的苦恼,也为患者带来了病情的转折。”仇爱峰副主任医师介绍说。
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并在医护及家属共同协作努力下,于不久前痊愈出院,困扰顾大爷多年的疾患终于彻底解除。出院前,老人气色大好,精神饱满,紧握着王学斌说道:“感谢市三院医生的精湛技术和精心治疗,感谢护士长及全体护士们的热情护理,谢谢你们了,让我又回到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