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糖尿病的那些谣言,你信过几个?

信息来源: 日期: 2024-09-07浏览:

谣言一:二甲双胍伤肾

这大概是影响力最大的糖尿病谣言了,事实上,二甲双胍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线降糖药,同时也是处方量最大的降糖药,不但价格便宜,而且降糖效果好,还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又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曾经被称为“降糖药之王”。虽然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地位可能不保,但目前还是2型糖尿病当之无愧的一线药物。

那为什么会有“二甲双胍伤肾”的谣言?其实正确的说法是“二甲双胍禁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但众所周知一句话传着传着意思就变了,经过几个人嘴里一转就改成了“二甲双胍会引起肾功能不全”,一代神药背上黑锅令人啼笑皆非。

谣言二:得了糖尿病啥也不能吃

很多病人抱怨,得了糖尿病以后有两样东西不能吃——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活没有一点乐趣。其实糖尿病饮食才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谱,我们每一个健康人都应该像糖尿病人一样去吃饭!

主要推荐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淡水鱼虾和豆类,适当吃全谷物、大米、植物油(主要是菜籽油)和红肉(包括猪肉牛肉),减少盐和酒的摄入,在烹饪方式上首选清汤蒸煮或温火煎炸。主要讲究“五多三少”:多红肉,多坚果,多粗粮,多果蔬,多蒸煮;少油炸,少甜腻,少精米。只要掌握基本原则,每位糖友都能享受美味。

谣言三:无糖食品不会升高血糖,可以随便吃

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常用糖类的甜味食品,取而代之会放一些甜味剂(如糖醇)来改善口感,从理论上来说这些甜味剂是不会升高血糖的。

但有些无糖食品比如无糖月饼、无糖蛋糕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算不放糖,过量食用依然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谣言四吃药会伤肝伤肾,打胰岛素才最安全

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态度呈两极分化:一部分患者非常抵触胰岛素,而另一部分人非常积极地想要打胰岛素,拒绝一切口服降糖药。

我们常把胰岛素形容为一柄“双刃剑”:它有最强的降糖能力,是糖尿病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情况下没有它摆不平的高血糖,连孕妇和小孩都能用。然而胰岛素有几个致命缺陷:它容易引起低血糖,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胰岛素使用不够简便,可以导致体重增加。在大部分情况下,胰岛素都不是糖尿病人的第一选择。

但是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胰岛素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新型的胰岛素已经越来越简便、越来越不容易低血糖。

谣言五胰岛素有依赖

胰岛素是降血糖最好的武器,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拒绝胰岛素,丧失了治疗时机,延误病情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使用胰岛素一段时期后,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早期患者还可能重新唤起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这时改用口服降糖药依然有效。当然,如果自身β细胞功能完全衰退,就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谣言六血糖监测只看空腹

血糖监测不仅看空腹,也要注意餐后血糖,尤其在早期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更明显,尤其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碳水化合物比率高更容易造成餐后血糖的波动。

不算谣言的谣言: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终于到了糖友们最关心的问题,难道糖尿病真是“不治之症”吗?

事实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发的病人),通过使用降糖药物、生活方式调整或代谢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人可以停药并且维持正常血糖,我们称之为“糖尿病缓解”。

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因为糖尿病缓解可能不是永久性的,这部分患者仍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如果糖尿病“复发”还需要重新启动药物治疗。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不能治愈,但能控制。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可以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