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信息来源: 日期: 2024-10-10浏览:

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设立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每年的主题有所不同,2024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其内涵包括:

狭义: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重归社会。

广义:促进健康人增进精神健康以及提供精神医学方面的咨询。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防治

主要精神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智力残疾、孤独症(自闭症)等发育障碍。

精神疾病防治

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增强精神疾病的保护因素,减少危险因素;

二级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降低危害;

三级防治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以减少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促进康复、防止疾病复发。

精神疾病的危害

1. 危害自身:精神疾病往往危害患者自己的身心健康,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疾病的一种极端行为方式。

2. 危害家人: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响和支配,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危及家人的行为,造成家人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

3. 危害社会: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危及社会的行为,如攻击他人等,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

精神健康的维护

1. 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人保持和促进精神健康。

2. 接受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 保持理智与现实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4. 满足个人需要: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 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6. 保持个性: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7. 调节光照: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由于光照不足引起。因此,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

8. 听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让人放松,同时还可以通过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9. 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每次20分钟。